疫情期间品牌如何做广告和营销?
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广融媒户外广告资源 发表时间:2020-04-10 13:47
《孙子兵法》里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变化才是常态,那些能够根据外界变化而适时调整的人,可以称之为神人。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是总体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疫情过后,前期被抑制的消费和需求会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会出现快速反弹回升。
这次疫情对品牌的营销计划和广告投放确实造成了暂时的影响,企业对下降的市场消费需求降低了整体营销预算,推迟了重要产品的发布,以及对重要节点活动的推迟或取消。
面对疫情,大多数的品牌都选择了缩减预算,减少营销行为。但这种行为我认为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只考虑了短期利益而没有思考品牌发展的长期利益。
疫情期间该不该
减少营销预算和广告投放
1.削减广告和营销费用不利于品牌长远发展
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将人类的思考模式归为两种,一为快思维:即那种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的思维。二为慢思维:即那些比较耗费脑力,需要抽象思考的思维。这两种思维对应的就是人类的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
回看广告史,每当经济萧条来临,不少品牌的第一反应总是缩减营销预算,这符合人的直觉,也是非常容易做出的决策。很容易理解。
萧条时期,如果你要做出维持甚至增加营销预算的决策,需要理性思维,你需要计算出在这种不确定状况下投入营销费用可能带来的收益,需要评估其中的风险,评估更长时间的效果。这需要你做各种数据、方案、评估等来支持你的论据,要费你不少脑细胞。
人类在决策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直觉思维的影响,很正常,因为人脑总是趋于懒惰,但这种决策很多时候却是不正确的。
在萧条时期缩减预算,是直觉思维,它可以给企业节省资金,但这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因为这个行为可能让品牌失去了曝光,削减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记忆,丧失了萧条期过后品牌占据先机的机会,后面这些则需要理性思考才能得出。
有数据证明人类90%以上的决策由直觉做出,而不到10%的决策由理性做出。我认为在疫情期间能够坚持不缩减营销预算的行为,就属于那理性的10%。本质来讲,这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区别。
2.不削减营销预算的品牌市场表现更好
历史证明,萧条期间不缩减预算的企业市场表现更好。如果一家企业在衰退期减少预算,在那期间及此后的复苏期内,这家公司的表现会更糟。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遭遇重创,《美国商业杂志》通过数据研究展示了随后两年经济萧条期是否缩减广告的企业之间在销售量上的差距。
从上图可以看到,连续两年缩减预算的企业,在1975年他们的业绩都下降了,但没缩减预算的公司业绩反而上升了。到了1977年,没有缩减广告预算的公司相较石油危机前业绩几乎翻倍,那些缩减广告预算的公司业绩的上涨幅度没有超过50%,二者的差距就在短短的4,5年时间拉开了。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保罗·戴森发表《衰退期减少广告开支会推迟复苏》一文,戴森在文中展示:在萧条期缩减广告预算的企业,要想在一年内恢复到衰退以前的销售水平,复苏期投入的广告预算需要提高60%左右。”换句话说,如果在衰退期将广告预算减少1美元,衰退结束后就要再增加到1.6美元才能回到衰退前的水平。
疫情期间该如何
进行品牌广告与营销
疫情期间,不少品牌停止做广告和营销,而此时如果你的品牌依然正常做广告和营销,那么消费者对你的印象就会更深,也会更好,对于那些停止做广告和营销的企业,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熟悉度和好感度一定是此消彼长。一旦疫情结束,当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就是你的品牌。
1.应坚持广告投放,抢占市场先机
心理学家扎荣茨曾通过实验表明:人们越频繁地接触某物,越认为它们是积极的,也越能让自己心情愉悦,这也是著名消费品品牌要常年不断做广告的原因。
● 营销的成本下降。显而易见,在萧条期间,由于大部分企业会缩减广告预算,因此广告需求会下降,带来的结果是大部分广告,不管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会降低收费标准。这时候只要找对渠道就相当于花更少的钱,做更多的广告和营销。
● 敌退我进,事半功倍。在市场火热的年景,品牌之间的竞争往往非常激烈,当然,广告和营销的竞争同样非常激烈。各品牌之间攻占市场就像一场消耗战,付出很多努力,才能从对手那里抢夺一小部分市场。而在萧条的年景,品牌之间的竞争明显降低,这时当大部分竞品都放弃了市场营销,而你依然维持的话,就很容易抢下对方的市场。
本次疫情期间,一年一度的MWC大会取消,因此不少手机品牌也取消了新产品的发布和营销。小米10选择在这期间按计划在线上发布旗舰手机,并坚持进行常规的广告投放。
雷军在采访中表示,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整个手机行业都非常沉寂,行业需要一场旗舰发布会来提升全行业的信心,而小米愿意做这个领路人。
显然,相对往年各品牌先后发布新机,激烈竞争和抢夺市场,今年的小米10面对的竞争要小得多,小米10获得的曝光效应在疫情期间应该是最多的,事实证明小米10尽管价格高达近4000,但发布后就一机难求。
2.应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增加品牌曝光
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被隔离在家,接受信息的时间更为集中,所以在这个信息高速裂变的时代,任何一条消息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再放大。因此很多企业的疫情公益营销事件往往会导致舆论的情绪放大,更容易获得消费者好感,从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疫情过后品牌是否应该加大线上营销投入?
用户的注意力流向哪里,广告主经费就向哪里倾斜。首先,全员自我隔离状态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轨迹,大幅增加了线上活动的时间。突发事件产生大量注意力增量,这是之前不曾有过的情况。
因此大多数企业在疫情期间加大了线上营销预算,最终演变成对直播、短视频等风口的盲目追逐,严格来说,在当下的场景下并没有问题,事实上在疫情之前,这种转向就已经出现。
无论是联合利华高管对数字广告作弊的质疑,还是阿迪达斯调整数字营销预算引发的刷屏,过度的把精力放在数字营销风口的追逐,不利于对企业品牌力的塑造。
疫情过后人们对营销的认知将回归广告营销的本质--回归关系构建与维护、回归沟通、回归人。因此一味的强调线上数字营销是不可取的。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信息获取渠道很多并且成本趋向于零,过多的获取信息方式,意味着消费者选择成本很高。因为选择太多,人们都十分疲惫。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
疫情过后,将迎来大规模企业复工,人们的生活也终将恢复正常。把广告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必经路径上,从而形成唯一的选择。城市主流人群上班早上出门看见的第一个广告是地铁广告,回家看见的最后一个广告还是地铁广告,每天看两次,一星期14次,最后形成较为牢固的记忆。
与网络新媒体相比,地铁媒体更具品牌引爆力。移动互联网入口多,内容信息爆炸,广告很难形成记忆,消费者具有主动选择权,对广告往往容易忽略。不要将互联网看得多么神奇,因为最关键始终都是如何占领消费者心智。
结语:疫情终会过去,品牌要抢占营销先机方能抢占全年市场
人类之所以与其他动物不同,是因为人类能看得更远。
在我看来,在疫情时期缩减广告预算的行为就属于眼前诱惑,大幅缩减预算获得当下的好处就像立刻获得一块奥利奥饼干的奖励,而忍住这个诱惑,依然有策略、有计划地进行广告和营销,则像那些经受住眼前诱惑,而最终获得更多奖励的孩子,他们终将赢得消费者。
说明: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中广融媒广告资源网系北京中广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开发建设的全国户外广告资源权威网络门户。网站将户外广告公司、户外设备公司、户外广告投放客户等整合于一体,形成一个户外广告专属产业链资源平台。中广融媒广告资源网为广告主提供一站式的广告资源选购服务,为媒体主提供领先的广告资源展示系统、管理系统和媒体推广平台。